類別:iso9001認證訪問量: 編輯:admin)日期:2012-08-09 23:14
近年來ISO9000系列標準頒布和被廣泛采用之后,在全世界掀起了ISO9000熱,目前企業普遍采用ISO9000標準建立質量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但是更多的企業只是通過審核認證,按標準進行符合性質量管理,而對于如何深化質量管理這一課題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一個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說明企業的質量體系符合所選定的質量保證模式標準要求,表明企業已完成了質量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走上了規范化、文件化的道路,但這并不意味著質量管理十全十美,也不意味著企業產品的質量無可挑剔,而事實上有的企業取得質量認證后卻面貌依舊,質量平平,主要的原因還在于企業本身對認證后持什么態度,是守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思想,還是不斷進行質量改進,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所以,在質量體系認證后,不斷完善質量體系,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創造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質量管理的重要課題。因此,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后還須做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TQM與ISO9000標準相結合,發揮兩者優勢
實踐證明,全面質量管理(TQM)為ISO9000標準產生奠定了基礎,同時,ISO9000標準又是全面質量管理不斷深化的基礎。反之,TQM的不斷深化,也能促進ISO9000標準的深入發展。因此,TQM與ISO9000標準是互為基礎,同時又是互相促進、不斷深化的關系。只要能將兩者結合好,就一定可以做到通過TQM活動的開展以推進企業按ISO9000標準建立質量體系,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的建立以鞏固TQM活動的成果。只有這樣,取得質量認證證書后仍未獲得理想效益的問題,也就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二、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質量體系程序
一部緊密結合工廠實際,具有企業特色的操作性好的程序文件是質量體系協調運行的必要條件。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對程序文件加強動態管理,不斷自我完善質量體系,順利通過“磨合期”,使程序文件與實際工作環境相協調,在運行中不斷調整,使其在符合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更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逐步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質量體系程序。
三、加強內部質量審核,使質量體系運行步入良性循環
內部質量體系審核,是質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質量體系自我約束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對質量體系運行作出正確診斷,并對已經查出的不合格及時進行糾正,對發現的潛在不合格做到有效預防,才能使質量體系步入良性循環,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約束和自我改進的機制。
四、不斷促進質量改進,提高質量經濟效益
質量改進是全面質量管理(TQM)達到預期經濟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充分認識質量改進的必要性和了解掌握如何進行質量改進,這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質量改進必須經常進行,養成習慣,即在實踐中自覺地進行質量改進,質量改進不只是糾正偶發性事故,而是要改進長期存在的問題,對經常性故障或持續多年的不良狀況找出根源,不斷進行突破。在質量改進過程中應積極采用統計技術,積極開展QC小組活動。如果所期望的質量改進業已實現,則應在選擇和實施新的質量改進項目或活動,進行持續改進。“計劃--執行--檢查-- 總結循環(PDCA循環)經常用于持續的質量改進,而重點在于該循環中的檢查和總結階段(CA階段)。質量改進是通過改進過程來實現的。因為過程的效益和效率直接關系到質量,因此對過程的改進可直接影響到質量和效益。糾正過程輸出,可以減少或消除已經發生的問題;預防或糾正措施,還可以消除或減少問題產生的根源,因此預防和糾正措施是質量改進的關鍵。
五、搞好管理評審,適應市場環境
管理評審是由最高領導就質量方針和目標,對質量體系的現狀和適宜性所作的正式評價。第一,最高管理者應定期對內審、外審的結果作出正確的評價,發現質量體系的重點薄弱環節或需要進行調整、充實的環節,提出改進措施,并要求有關責任部門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第二,對用戶的投訴、抱怨和潛在不滿意進行分析。企業應確立用戶滿意觀念,改進質量體系,創造優質產品,才能使企業保持市場競爭的優勢。第三,市場環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質量體系也應隨之變化。
綜上所述,質量體系認證是評價企業的質量體系而不是評價產品質量,市場競爭主要是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而不是靠認證證書。“人無我有”,在競爭對手還未取得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之前,獲證企業具有相對的優勢。“人有我優”,一旦競爭對手也取得了認證證書,這種優勢就不復存在了,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創造優質產品,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以后,應不斷完善質量體系,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創造高質量產品,也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次次的勝利,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經濟效益。